王爺千歲信仰是閩南地區與臺灣最為盛行的民間信仰之一,有燒王船的習俗,是臺灣民間信仰的一大特色,有被稱為「千歲」、「王爺」、「尊王」、「聖王」、「王公」、「代巡」、「大巡」者。
「王爺」本來是對親王、郡王的尊稱,其位階僅次於皇帝。在民間信仰裡,就把尊重的男性神尊為「王爺」。
在福建此類神原指是瘟神,福州有五福王爺信仰,《烏石山志》載:「榕城內外,凡近水依寺之處,多祀疫神,稱之為澗,呼之為殿,名曰五帝,與之以姓曰張、鍾、劉、史、趙。」(《烏石山志》卷9《志余》)清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,官府視之為「淫祀」而拆毀,並下令「民再祀者罪之」。但不久又恢復,「廟貌巍然,且增至十有餘處,視昔尤盛。」(清·乾隆《福州府志》卷24《風俗》)在閩南等地,奉眾多的「王爺」為瘟神,每個王爺都冠以姓氏。王爺廟遍布沿海各地。供奉三尊王爺的稱「三王府」,四尊王爺的稱「四王府」,五尊王爺的稱「五王府」。
王爺信仰在臺灣常見主要可分為兩類。
一是以「五瘟使者」為主的五府千歲(臺南市北門區南鯤鯓代天府-李池吳朱范)、五福王爺(臺南市北區全臺白龍庵)
二是以「十二瘟王」為主的五年千歲(系統分為三支:雲林縣褒忠鄉馬鳴山鎮安宮、嘉義縣東石鄉先天宮、臺南市西港區西港慶安宮)。
(Wikipedia)